两极文化艺术网

000-000-000
xxx@.co.m

09-24

  练太极拳是先动腰,还是先动脚?是脚动、手动带动腰动,还是腰动带动脚动、手动?这既是困扰太极拳练习者的首要问题,也是审评太极拳水平、质量的普遍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必将太极拳练习者引向歧途,在拳技实践中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相当多的人,包括一些学练太极拳有年、自以为学有所成的人认为:“劲从脚跟来”,“打拳不用脚劲,腰劲是起不来的”等等。笔者不才,愿将个人所知及实践心得述说如下,与同好们进行...

09-24

  一、放松的含义和作用  放松,就是演练时心情轻松愉快,无任何紧张情绪或压力;肢体的各个关节、器官及肌肉、韧带等松弛、舒展。特别要十分注意松肩、松腰、松胯、松腿部,尽量以骨酪的自然支撑力把人立起来,一点僵劲都不要。动作轻灵柔和,从容自如,含蓄匀称,顺遂流畅;不急不缓,不散不滞,但不能软弱无力或随随便便。放松是太极拳独特的练功手段和方法,目的是去僵求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  放松的作用,概...

09-24

  什么是太极拳的懂劲?  转王新华  太极拳懂劲中,我认为一切都是听劲在先,不管你化还是发劲,都事先尽力听清对方劲路,方能很好的对对手引进落空,顺其劲发他。如果对方听劲比您好,常规情况下你与他交手,一般都是输给对方,这就是“获先知,胜无敌”啊! 如果对手听劲虽好,但是并不比您高出很多,那么您就有可能赢他。您在与他推手时,在自己的劲中适时加大心法和提高内劲速度,对方就很难有把握听清楚您的劲路...

09-23

  初学者练太极拳,要注重太极拳的基本运动规律,不要开始就盲目的去练习套路。规律掌握了,拳术自然就能练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太极拳手足运动,不外乎一顺一逆;身上,不外乎一开一合。手的运动轨迹,不外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向里、向外、向前、向后;两手之间,不外乎一里一外、一上一下、同时向里、同时向外、同时向上、同时向下。这些规律,都是在腰胯的带动之下的节节贯串的整体运动。  所有的运动,基本上...

09-23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一种,跟其他传统武术一样,非常注重基本功训练,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谈不上能把太极拳练好,越是基础的东西,也是越高级的。这就是为啥练高手太极拳的千千万万,而真正能练出来的凤毛麟角的主要原因。初学者好高骛远,教拳者急功近利,都不注意去教授和练习简单枯燥的基本功训练。学者不懂,上来就开始学习套路训练,教拳者为了能赚钱,上来也就开始教授套路,从而使太极操泛滥,而真正的太极拳训练反...

09-23

  教您如何看人打太极拳合不合理  初学者看别人打拳都很漂亮,分辨不出来别人打拳到底谁打的好坏,合不合理。这就给一大部分骗子有了可乘之机,利用初学者的不懂,来糊弄人,还在那大谈特谈所谓的内功,故弄玄虚来骗人。现在教大家一些看人练拳的基本方法,用来减少被骗。  一、先看练拳者的两脚,看看其双脚是否是外八字,正常练太极拳两脚应该是基本平行或者微微外撇,外撇的角度不能大于十度角。还要看他的双脚是不...

09-23

  许多老年人都喜欢健康运动,不仅可以帮助自己保持身体健康,还可以打发时间,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因此,许多老年人即使身体不舒服也会坚持去做健身运动。在一般人看来,太极拳动作柔和、运动强度小、没有危险,很适合老年人。但如何老人有膝痛的症状时就不宜再练太极拳了。  很多老年人都喜欢打太极拳,但锻炼不当会增加膝关节的负荷。太极拳标志动作是马步蹲裆。有资料显示,人体屈膝30度,膝关节承受压力和体重相...

09-22

  何谓太极拳—王敏夫  太极拳是用肢体语言来诠释中华传统礼节,诠释传统哲学思想的实用武学。法于易经的阴阳,和于道家内丹术黄庭经。  太极拳用其独特的肢体语言,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礼节表现出来。所以先贤总结出端然恭立的要领。端,表示端庄;恭,表示恭敬。用肢体语言表达恭敬,就是松胯,身体微微前倾,以确保两大腿的受力,这是对太极拳的恭敬。只有从心里到身体对太极拳恭敬了,太极拳才会养护你的身体,就不会...

09-22

棚劲是太极拳的最根本的劲力,练太极拳不能丢失了这个最基本的劲力。棚劲是在身体松沉的基础上自然而来的,不要为了加棚劲而故意而为之,一着意加劲,就过了,失去了灵劲。很多老师告诉学生 ,练拳要加棚劲,这种说法本身没问题,学者要是刻意加棚劲就出了问题,刻意加棚劲永远练不出来。太极拳是要求上虚下实,刻意加棚劲的就过就是上边没那样虚了,结果就是下身没那样实了。这样子就不是五阴五阳,在推手实战中,就会出现...

09-21

  陈式太极拳要求胸腰折叠,这个词够难理解的,胸腰怎么折叠?怎么实现?经过近一段时间的练习,也看了一些文章,对胸腰折叠有了些认识,折叠就是阴阳互根,也就是转换,胸腰折叠就是胸部和腰部虚实开合的转换,他表现是胸部一开一合、脊一竖一长、腹一突一收、臀一沉一泛,折叠就在这一开一合、一竖一长、一突一收、一沉一泛之间,比如:用绳子栓柱水桶从井里打水,然后双手交替用力上拉的过程就是折叠。这个过程既有虚实...

09-21

  一直以来,太极拳的传承者们良莠不齐,有一大部分人为了利益关系把太极拳说的玄之又玄,用卑鄙的手段来吸引那些初学者们,等这些爱好者们练了多年以后发觉被骗,最好的练功时间已经白白的浪费掉了。太极拳作为中华传统武术的一个优秀拳种,有着科学的训练体系,合理的利用杠杆力、螺旋力、以及作用力反作用力等物理学原理。所有动作均顺应人体结构,才能把劲力协调发挥出来。人体要是产生运动,一定是骨骼、肌肉、筋膜在...

09-20

  练太极拳时,凡是身体重心从偏于一脚移至另一脚的过程中,裆的移动路线可有三种选择:第一种是走上弧线,像搬移物品似的,先向上搬起来,再移到位放下;第二种是走平直路线,像推开桌上的茶杯,使其水平移动;第三种是走下弧线,像钟摆、像波浪、像荡秋千,先荡下去,再荡上来。按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来说,前两种都是错误的,只有第三种才是正确的。因为只有裆走下弧,才有利于意气向下松沉,而向下松沉是贯彻“地心为第三...

09-20

  近几日,学员一直感到困惑不解的一件事就是胯的开合。  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要懂得圆裆是一种什么状态。如何做到圆裆。  有些人在练习时常会出现“夹裆”(即所谓“尖裆”),就是两膝与两胯这间成三角形,两胯没有横撑之故。正确的应是两大腿根内旋,两股外开,两胯横撑,两膝与胯之间成圆弧形(n字的形状),即为圆裆。具体如何做呢?  其实很简单,在你站桩的时候,运用一下你宝贵的大脑来想...

09-08

  太极拳和健身可以相辅相成,但是要看习练者处在哪个阶段。如果你是初学太极拳的爱好者,就不能同时兼练健身的项目.因为练习太极拳的初期,是去僵求柔的阶段,因为人的后天养成了许多本能局部用力的习惯,这个自然习惯很容易造成习练者在跟人交手的时候本能的顶劲动作,如果这时你还进行健身项目,更加难以去掉僵劲,所以在初学的时候,一定要避免任何增加局部用力动作的训练。  当你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松沉下来,周身...

09-08

  陈鑫公当年写出来《太极拳图画讲义》和《三三六》拳谱。《太极拳图画讲义》经过出版流传于世,也就是现在大家见到的《陈氏太极拳图说》,是太极拳界公认的典范。《三三六》拳谱一直在陈家内部保存,唐豪先生当年去陈家沟考证的时候,陈家也只让其看了目录而已。  为啥取名《三三六》,是因为太极拳与数字三有着不解之缘。  一、三种主要的桩法  1,先天太极桩(也就是俗称的下环浑元桩)。双手抱在小腹的高度,两...

09-07

  太极拳发展到今天,纷繁复杂,新编的花样越来越多,层出不穷,爱好者们在网上任意搜索都能搜出来一大把的教学视频,啥样人都能自己录点视频上传在网上,教学视频的质量也是良莠不齐,更加让爱好者无法分辨真伪;还有很多的爱好者奔着大师、名家的名气去学拳,钱没少花,大师也没少跟,练了多年就是没练出来,究其原因到底错在哪里呢?  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大家不了解练习太极拳的根本原理,而在那死背拳理。...

09-07

  个人观点:太极拳的真谛就是形神兼备、体用合一。  太极拳创拳的初衷,就是武术与道的完美合一,太极拳的形就是指武术部分的称谓,神就是指道法方面的认知;体就是指知己方面的成分,用就是知彼的应用。  首先太极拳就是一种传统武术,必须具备传统武术应该有的通性,脱离了武术层面,也就不能称之为太极拳。所以太极拳最初的修炼一定是以武术的修炼开始,武术是身体躬行才能出来真知的东西,现在很多的爱好者喜欢先...

09-07

      传统太极拳是传统武术的一种,也是非常优秀的实战拳法,如果一种拳法不用练习功力训练就能达到实战的目的,这世界上可能不存在这样的拳法。太极拳本身是内外兼修的拳法,初期不能练习功力训练,因为当你还没学会放松的时候就练习功力训练,容易不自觉的使用僵拙之力。  习拳初期,首先解决的就是如何快速松下来的问题,要想彻底的松开了,下盘必须有足够的支撑力,所以通过桩法和单式训练解决这个难题,是自...

09-06

  陈氏家族自定居河南温县东清风岭常阳村(“陈家沟”),始祖陈卜在村中设“武学社”起,崇文尚武即为家族世代之风标。在太极拳艺方面,更是人才辈出。几百年间,陈家沟前辈先贤演绎了从奠基到发展,从创拳到传承,从门内承袭到族外弘扬,从口传身授到图文示要,从一门独秀到杨、吴、武、孙、和等多家绽放的历史过程。在陈氏太极拳发展史中,可圈可点者甚多,而厥功至伟、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标志人物,当属以下几位。...

09-06

  太极拳有一句口头语,八法棚为先。意思是说在太极拳的八种劲法棚、捋、挤、按、採、挒、肘、靠之中,棚属于第一位。这个第一位不仅仅是写在第一位顺口,更为关键之处在于棚是母劲。换句话说有了棚劲,才会延伸出其他的劲法。我在这里用的这个木字旁棚,代表的是一种向外、向上支撑张开的意思。棚劲不仅仅是一种手法,更是一种全身由内向外扩散、膨胀的状态。可以很好的体现出太极拳含胸拔背、圆裆开胯、拳架饱满等肢体要...

2022

09-24

  练太极拳是先动腰,还是先动脚?是脚动、手动带动腰动,还是腰动带动脚动、手动?这既是困扰太极拳练习者的首要问题,也是审评太极拳水平、质量的普遍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必将太极拳练习者引向歧途,在拳技实践中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相当多的人,包括一些学练太极拳有年、自以为学有所成的人认为:“劲从脚跟来”,“打拳不用脚劲,腰劲是起不来的”等等。笔者不才,愿将个人所知及实践心得述说如下,与同好们进行...

2022

09-24

  一、放松的含义和作用  放松,就是演练时心情轻松愉快,无任何紧张情绪或压力;肢体的各个关节、器官及肌肉、韧带等松弛、舒展。特别要十分注意松肩、松腰、松胯、松腿部,尽量以骨酪的自然支撑力把人立起来,一点僵劲都不要。动作轻灵柔和,从容自如,含蓄匀称,顺遂流畅;不急不缓,不散不滞,但不能软弱无力或随随便便。放松是太极拳独特的练功手段和方法,目的是去僵求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  放松的作用,概...

2022

09-24

  什么是太极拳的懂劲?  转王新华  太极拳懂劲中,我认为一切都是听劲在先,不管你化还是发劲,都事先尽力听清对方劲路,方能很好的对对手引进落空,顺其劲发他。如果对方听劲比您好,常规情况下你与他交手,一般都是输给对方,这就是“获先知,胜无敌”啊! 如果对手听劲虽好,但是并不比您高出很多,那么您就有可能赢他。您在与他推手时,在自己的劲中适时加大心法和提高内劲速度,对方就很难有把握听清楚您的劲路...

2022

09-23

  初学者练太极拳,要注重太极拳的基本运动规律,不要开始就盲目的去练习套路。规律掌握了,拳术自然就能练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太极拳手足运动,不外乎一顺一逆;身上,不外乎一开一合。手的运动轨迹,不外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向里、向外、向前、向后;两手之间,不外乎一里一外、一上一下、同时向里、同时向外、同时向上、同时向下。这些规律,都是在腰胯的带动之下的节节贯串的整体运动。  所有的运动,基本上...

2022

09-23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一种,跟其他传统武术一样,非常注重基本功训练,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谈不上能把太极拳练好,越是基础的东西,也是越高级的。这就是为啥练高手太极拳的千千万万,而真正能练出来的凤毛麟角的主要原因。初学者好高骛远,教拳者急功近利,都不注意去教授和练习简单枯燥的基本功训练。学者不懂,上来就开始学习套路训练,教拳者为了能赚钱,上来也就开始教授套路,从而使太极操泛滥,而真正的太极拳训练反...

2022

09-23

  教您如何看人打太极拳合不合理  初学者看别人打拳都很漂亮,分辨不出来别人打拳到底谁打的好坏,合不合理。这就给一大部分骗子有了可乘之机,利用初学者的不懂,来糊弄人,还在那大谈特谈所谓的内功,故弄玄虚来骗人。现在教大家一些看人练拳的基本方法,用来减少被骗。  一、先看练拳者的两脚,看看其双脚是否是外八字,正常练太极拳两脚应该是基本平行或者微微外撇,外撇的角度不能大于十度角。还要看他的双脚是不...

2022

09-23

  许多老年人都喜欢健康运动,不仅可以帮助自己保持身体健康,还可以打发时间,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因此,许多老年人即使身体不舒服也会坚持去做健身运动。在一般人看来,太极拳动作柔和、运动强度小、没有危险,很适合老年人。但如何老人有膝痛的症状时就不宜再练太极拳了。  很多老年人都喜欢打太极拳,但锻炼不当会增加膝关节的负荷。太极拳标志动作是马步蹲裆。有资料显示,人体屈膝30度,膝关节承受压力和体重相...

2022

09-22

  何谓太极拳—王敏夫  太极拳是用肢体语言来诠释中华传统礼节,诠释传统哲学思想的实用武学。法于易经的阴阳,和于道家内丹术黄庭经。  太极拳用其独特的肢体语言,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礼节表现出来。所以先贤总结出端然恭立的要领。端,表示端庄;恭,表示恭敬。用肢体语言表达恭敬,就是松胯,身体微微前倾,以确保两大腿的受力,这是对太极拳的恭敬。只有从心里到身体对太极拳恭敬了,太极拳才会养护你的身体,就不会...

2022

09-22

棚劲是太极拳的最根本的劲力,练太极拳不能丢失了这个最基本的劲力。棚劲是在身体松沉的基础上自然而来的,不要为了加棚劲而故意而为之,一着意加劲,就过了,失去了灵劲。很多老师告诉学生 ,练拳要加棚劲,这种说法本身没问题,学者要是刻意加棚劲就出了问题,刻意加棚劲永远练不出来。太极拳是要求上虚下实,刻意加棚劲的就过就是上边没那样虚了,结果就是下身没那样实了。这样子就不是五阴五阳,在推手实战中,就会出现...

2022

09-21

  陈式太极拳要求胸腰折叠,这个词够难理解的,胸腰怎么折叠?怎么实现?经过近一段时间的练习,也看了一些文章,对胸腰折叠有了些认识,折叠就是阴阳互根,也就是转换,胸腰折叠就是胸部和腰部虚实开合的转换,他表现是胸部一开一合、脊一竖一长、腹一突一收、臀一沉一泛,折叠就在这一开一合、一竖一长、一突一收、一沉一泛之间,比如:用绳子栓柱水桶从井里打水,然后双手交替用力上拉的过程就是折叠。这个过程既有虚实...

2022

09-21

  一直以来,太极拳的传承者们良莠不齐,有一大部分人为了利益关系把太极拳说的玄之又玄,用卑鄙的手段来吸引那些初学者们,等这些爱好者们练了多年以后发觉被骗,最好的练功时间已经白白的浪费掉了。太极拳作为中华传统武术的一个优秀拳种,有着科学的训练体系,合理的利用杠杆力、螺旋力、以及作用力反作用力等物理学原理。所有动作均顺应人体结构,才能把劲力协调发挥出来。人体要是产生运动,一定是骨骼、肌肉、筋膜在...

2022

09-20

  练太极拳时,凡是身体重心从偏于一脚移至另一脚的过程中,裆的移动路线可有三种选择:第一种是走上弧线,像搬移物品似的,先向上搬起来,再移到位放下;第二种是走平直路线,像推开桌上的茶杯,使其水平移动;第三种是走下弧线,像钟摆、像波浪、像荡秋千,先荡下去,再荡上来。按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来说,前两种都是错误的,只有第三种才是正确的。因为只有裆走下弧,才有利于意气向下松沉,而向下松沉是贯彻“地心为第三...

2022

09-20

  近几日,学员一直感到困惑不解的一件事就是胯的开合。  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要懂得圆裆是一种什么状态。如何做到圆裆。  有些人在练习时常会出现“夹裆”(即所谓“尖裆”),就是两膝与两胯这间成三角形,两胯没有横撑之故。正确的应是两大腿根内旋,两股外开,两胯横撑,两膝与胯之间成圆弧形(n字的形状),即为圆裆。具体如何做呢?  其实很简单,在你站桩的时候,运用一下你宝贵的大脑来想...

2022

09-08

  太极拳和健身可以相辅相成,但是要看习练者处在哪个阶段。如果你是初学太极拳的爱好者,就不能同时兼练健身的项目.因为练习太极拳的初期,是去僵求柔的阶段,因为人的后天养成了许多本能局部用力的习惯,这个自然习惯很容易造成习练者在跟人交手的时候本能的顶劲动作,如果这时你还进行健身项目,更加难以去掉僵劲,所以在初学的时候,一定要避免任何增加局部用力动作的训练。  当你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松沉下来,周身...

2022

09-08

  陈鑫公当年写出来《太极拳图画讲义》和《三三六》拳谱。《太极拳图画讲义》经过出版流传于世,也就是现在大家见到的《陈氏太极拳图说》,是太极拳界公认的典范。《三三六》拳谱一直在陈家内部保存,唐豪先生当年去陈家沟考证的时候,陈家也只让其看了目录而已。  为啥取名《三三六》,是因为太极拳与数字三有着不解之缘。  一、三种主要的桩法  1,先天太极桩(也就是俗称的下环浑元桩)。双手抱在小腹的高度,两...

2022

09-07

  太极拳发展到今天,纷繁复杂,新编的花样越来越多,层出不穷,爱好者们在网上任意搜索都能搜出来一大把的教学视频,啥样人都能自己录点视频上传在网上,教学视频的质量也是良莠不齐,更加让爱好者无法分辨真伪;还有很多的爱好者奔着大师、名家的名气去学拳,钱没少花,大师也没少跟,练了多年就是没练出来,究其原因到底错在哪里呢?  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大家不了解练习太极拳的根本原理,而在那死背拳理。...

2022

09-07

  个人观点:太极拳的真谛就是形神兼备、体用合一。  太极拳创拳的初衷,就是武术与道的完美合一,太极拳的形就是指武术部分的称谓,神就是指道法方面的认知;体就是指知己方面的成分,用就是知彼的应用。  首先太极拳就是一种传统武术,必须具备传统武术应该有的通性,脱离了武术层面,也就不能称之为太极拳。所以太极拳最初的修炼一定是以武术的修炼开始,武术是身体躬行才能出来真知的东西,现在很多的爱好者喜欢先...

2022

09-07

      传统太极拳是传统武术的一种,也是非常优秀的实战拳法,如果一种拳法不用练习功力训练就能达到实战的目的,这世界上可能不存在这样的拳法。太极拳本身是内外兼修的拳法,初期不能练习功力训练,因为当你还没学会放松的时候就练习功力训练,容易不自觉的使用僵拙之力。  习拳初期,首先解决的就是如何快速松下来的问题,要想彻底的松开了,下盘必须有足够的支撑力,所以通过桩法和单式训练解决这个难题,是自...

2022

09-06

  陈氏家族自定居河南温县东清风岭常阳村(“陈家沟”),始祖陈卜在村中设“武学社”起,崇文尚武即为家族世代之风标。在太极拳艺方面,更是人才辈出。几百年间,陈家沟前辈先贤演绎了从奠基到发展,从创拳到传承,从门内承袭到族外弘扬,从口传身授到图文示要,从一门独秀到杨、吴、武、孙、和等多家绽放的历史过程。在陈氏太极拳发展史中,可圈可点者甚多,而厥功至伟、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标志人物,当属以下几位。...

2022

09-06

  太极拳有一句口头语,八法棚为先。意思是说在太极拳的八种劲法棚、捋、挤、按、採、挒、肘、靠之中,棚属于第一位。这个第一位不仅仅是写在第一位顺口,更为关键之处在于棚是母劲。换句话说有了棚劲,才会延伸出其他的劲法。我在这里用的这个木字旁棚,代表的是一种向外、向上支撑张开的意思。棚劲不仅仅是一种手法,更是一种全身由内向外扩散、膨胀的状态。可以很好的体现出太极拳含胸拔背、圆裆开胯、拳架饱满等肢体要...
太极快讯
  马虹师父讲,道教的内丹修炼术是太极拳内功的主要依据。道教的精义在"贵生"。《道藏》首经《太上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的要旨就是:"仙道贵人,无量度人"。道教极崇性命之学。因贵生,而乐生,爱生,从而养生,可谓"养生之教"。道教不主张把精神寄托于来世或彼岸,而是主张用奥妙的修练方法,达到长寿。  道教养生术的精华,在于以丹田运化为修炼核心,以经络气血津液畅通为宗旨,以运动锻炼生内分泌腺为重点,...
  今天见到一个太极拳爱好者说,练拳要保持一致高度,拳架在起式后就应该维持在这一高度,不能有高有低。  在我看来这种说法不对。  就拿一套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来说,74个完整动作,380多个分解动作,武术讲一招一式,都有它的技击含义,因此各种拳法动作都有高低、起落变化,每个动作不一样,功法不一样,劲法不一样,招法不一样,怎么能保持一样高度呢?高度不变的话又怎么能健身、技击、实战呢?  像击地锤...
  练太极拳不是为了得到,而是放下。讲得极是,求健康、求功夫其实都是执念,放下这些,去做就是了。知行合一,明白一个道理即去行,远胜于明白一百个道理而不去行。——老师留言  01  太极拳要明理法  学习太极拳吧,练是根本,学才能提高,悟才能长进,交流才能明理。有些学长只管练,不管理论,觉着只要用功练拳就可以了。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思想认识指导下来行动,各有缘法,自求多福。  我想还是尽可能明白的...
  走猫步常见问题:  1、提步或落步时单脚支撑时容易站不稳:上身不松,重心偏高。松开心腹,自然就站得稳。  2、练习一段时间后,膝盖开始噼啪作响:不但走猫步时会响,有些人平日走路或运动也会响,但没有痛感,这是正常的。响声多的人一般膝盖比较紧,有些人以前蹲不下或蹲下时脚后跟会翘起,此后腿部的柔韧大都会有不同程度改善。  3、平时不容易出汗,甚至夏天或跑步都不出汗,而猫步走不上十几步就会出汗发...
  猫步猫步是太极拳的基本步法。猫步走好了,领会了精神,再练习拳架事半功倍。  猫步的走法  1、全身松静。这很关键,身不松则心不静,心不静就不易察觉自己。  2、全身  重量移于左腿,准备出右步。移动的过程要慢,体会身体右侧渐虚左侧渐实。  3、提右腿。体会右侧大腿、小腿肌肉放松,膝盖有上提之意,右胯松开。仿佛膝盖有绳向上牵引。  体会左侧实脚肌肉放松,关节放松,虽是实脚,却是不用一点力,...
1. 自然盘坐即可 但是臀部得垫高大概6-10公分 不能太高 也不能太低  只有双盘不用垫。2. 然后眼观鼻,鼻尖对准肚脐即可,数息就行。3. 不要把眼睛闭死 闭死容易出现觉,双手掐子午诀即可。子午诀做法:左手大指和中指的十宣穴掐住, 右手的大指和中指相扣,恰在左右无名指内外指根, 左手的环状 相当于阴  右手大指相当于阳 大指从环状进入掐在无名指内指根  右手中指顺势恰在左手无名指外指根,...
  练法:  一、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两手五指自然分开,垂于体侧。两膝微曲,涌泉涵空,十趾微抓地面。尾闾中正,谷道上提。头正劲直,两眼平视前方。全身放松,排除杂念,静立片刻。  二、两臂由体前如太极起势那样缓缓直臂举起,与肩同高。两手之间约与肩同宽手心朝下,十指向前。两肘微曲,沉肩附肘。  三、两臂不动,腰向右旋,以腰催左臂向前水平伸出,此时,右臂恰好随腰右旋被拉回略向后,形成左臂间伸,...
1. 撑开一片天,划出一道云。欲求阴阳理,入我太极门。2. 学武先做人,忠厚为根本。中华太极门,正气满乾坤。3. 多少辛苦夜,学练内家拳。不为浮名累,但为太极玄。4. 太极历史久,代代相承传。海外多迷醉,国人应自怜。5. 太极治百病,活络筋骨通。防身能自卫,螺旋妙无穷。6. 初学架端正,再求气韵生。习文兼习武,功到自然成。7. 虎为百兽王,百米四五秒。入园无忧患,羊来四处逃。8. 圈养寿命短...
  误区一,盲目崇拜名家大师,盲目崇拜嫡传  太极拳在几百年的传承中,出现了太多的所谓名家大师,老一辈的还是靠自己的真本事修炼出来的,现在的人为了利益,通过各种手段把自己炒作成名家大师,初学者分辨不清楚,盲目崇拜个人,结果就是名家拜了,大师拜了,所谓的嫡传拜了,过了几年还是老样子,进步不大,收效甚微,更有甚者,练的四不像了,现在的没练会,原来的也事是而非了,到头来成了邯郸学步。殊不知,太极拳...
  练拳就如同种树一样,小树种下之后,一定是先扎根,根足够发达之后,才长树干树枝,枝繁之后才能叶茂,逐渐长成参天大树。练拳也是如此,开始一定是先扎根基,你想练出高深的功夫,根基功夫相当重要,所以初学者要从根基功夫入手,严格训练,把简单的练至精妙,就能事半功倍。扎根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脚下有根。  如何能练的脚下有根呢?就要先从松胯入手,胯松开之后,上身才能松开,上身松开之后的松沉劲才能顺利传到...
传承谨慎重武德注解:练拳先明德,练武次之。持艺当恒念学拳须知。德行不好者绝不可教,免得不孝父母,慢待师友,祸国殃民。拳明理通道不远注解:练太极拳要先明理后练功,明理后再不断下功夫,不走弯路,一层功夫一层架,循序渐进,易达高深境界。太极阴阳概念清注解:太极拳是阴阳循环所形成,故在运动时要体现出人体似小宇宙的概念。阴阳平衡运动是在意识集中指导下的各个局部协调运行,各局部在不同程度的相互排斥,相互...
  前辈们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优秀的练功方法,不单单是在那放着音乐练几套套路就是练功了。现在我把我们太极拳系统训练的练功方法简单整理一下,供大家参考。  站桩,单式,套路 ,功力训练,缺一不可。都是这个系统训练的重要的部分。  一,    站桩;  站桩分呆桩, 动桩, 活桩和行桩;  二,    单式;  单式有定步单式和活步单式, 柔练定步单式,快练定步单式 发劲定步单式,还有活步单式训练 ...
请输入要描述的内容进行内容的补充请输入要描述的内容进行内容的补充请输入要描述的内容进行内容的补充请输入要描述的内容进行内容的补充请输入要描述的内容进行内容的补充请输入要描述的内容进行内容的补充请输入要描述的内容进行内容的补充请输入要描述的内容进行内容的补充请输入要描述的内容进行内容的补充请输入要描述的内容进行内容的补充请输入要描述的内容进行内容的补充请输入要描述的内容进行内容的补充
太极交流

太极网赛

09-18

2022

         一、比赛时间和报到地点:  2022年8月1日---5日在陈家沟报到并参加比赛。  二、比赛对象:  参加单位和人员各地太极拳组织及个人。  三、比赛项目:  传统陈式太极拳、械套路、散手。  (一)陈式太极拳老架、新架、小架,演练时间3—5分钟。  (二)陈式太极器械:短器械、长器械、双器械、其它器械,演练时间不少于1分钟。  (三)集体项目:4至12人(含4人),男、女...

09-18

2022

  为响应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居家科学健身、倡导举办网络赛事的号召,为发展全民健身、建设健康中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做贡献,创立于1997年的太极网旗下品牌赛事“寻找最美太极人——太极拳网络视频大赛”再度扬帆起航,携手广大太极人共同向世界传播和展示太极之美,助力抗疫彰显人类非遗太极拳的力量。  太极网于2015年首创“寻找最美太极人——国际太极拳网络视频大赛”,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七届。寻找最美太...

09-18

2022

  健康中国,太极同行。太极,以网会友。寻找最美、展示最美、传播最美、点赞最美!8月5日下午,一年一度的“互联网+太极拳”盛会、万众瞩目的寻找最美太极人——2022年“拳论杯”第八届太极拳网络视频大赛网络展播点赞活动经过5天持续高能燃烧圆满收官。  连续八届的大赛始终保持规模增长,本届大赛再创新高,不足一月时间启动报名至上线展播,参赛便突破3000余人。在全球广大拳友及太极拳组织的参与和支持...

09-18

2022

为了响应“发展全民健身、建设健康中国”的号召,同时倡导市民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展示新安街道文化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由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办,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公共服务办(文体)、深圳市宝安区太极拳研究会承办的2022年新安街道“新安杯”太极拳交流大赛再度成功起航。  继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成功合作,本届大赛继续由业界权威媒体平台太极网提供全面网络运营服务,大赛一经发...
联系我们

联系人:赵生

电话:13265029516

邮箱:wy13265029516@163.com


关于我们

两极文化艺术网是一家专业从事体育文化推广宣传的公司,为客户提供相关体育赛事活动组织策划及推广;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体育竞技。